-
星巴克词典研读笔记之二 探求星巴克成功的客观原理
发布时间:2017-06-28 | 作者: | 来源: | 浏览:91次 -
继上回咖啡加盟小编分享了第一部分的星巴克词典研读笔记之后(星巴克词典研读笔记之一 星巴克之所以叫星巴克),很多人都留言让再分享后面的部分,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星巴克词典研读笔记之二。星巴克词典,是经济评论家吴伯凡老师16年前的文章。我喜欢历史,也喜欢探求星巴克成功的客观原理,它们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。舒尔兹看中的是星巴克的格调,而不是咖啡豆。所以星巴克的价值主张之一就是: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,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。何谓体验式?东方的茶艺和茶道就是体验。喝茶,是为了解渴;品茶,是为了鉴赏茶的色香味,讲究茶具器皿,考究水质;茶艺,讲究环境布置,音乐气氛,冲泡技巧;而茶道,这是在茶事中融入哲学伦理,参透人生,修身养性。茶道中还有“一期一会”之说,侍茶者把每次侍茶都作为一生仅有一次的宴会。日本还有一些人把茶道弄到极致,凝视一杯水都要半个小时,把灵魂、精神、愿望都寄托到那杯水中。作家董桥说,君子不喝无道之茶。而且他强调,咖啡无道茶有道,所以他不喝咖啡。星巴克大约就是想做“咖啡道”,即便算不上“道”,但称得上“艺”。它营造了一个喝咖啡的剧场,装修风格、光线、背景音乐、用心挑选的装饰和灯具、讲究摆设、磨豆子的沙沙声、咖啡香气的氤氲……舒尔兹不死磕产品,他懂得拿捏到位。在产品、服务和体验上,他都灌入了星巴克的“咖啡道”。在产品上,星巴克都用世界上主要产区的高山种咖啡豆,统一在西雅图烘焙。在服务上,星巴克要求员工熟悉咖啡知识和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。除了提供优质的服务,还要向顾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和方法。而在体验上,鼓励员工之间分享在星巴克的工作经验,也鼓励顾客之间、顾客与员工之间进行口头或者书面交流。星巴克的体验式服务凝炼出另外一个核心:“第三空间”(Third place),即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。所以很多人把一些非正式工作安排在星巴克。如此一来,这种便捷性和功能性,甚至快乐的气氛,使得顾客对星巴克的忠诚度非常高。据统计,一个人到星巴克店的次数最高月均18次。星巴克的咖啡不便宜。但品牌的意义就是:提供产品的能见度,降低价格的敏感度,增加客户的忠诚度。说到体验式经济,也容易想到另一个成功案例——海底捞。去到海底捞,总是很多人排队。但不得不说,在海底捞排队都可能让你感受到快乐,热心的员工会为你送来炸虾片、水果或者饮料,甚至还有美甲师美甲。海底捞贯彻的体验感,是员工的真诚,是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。情人节,单身狗去吃饭,海底捞的员工送了一个泰迪熊娃娃,说让娃娃陪他吃饭;客人要打包剩下的西瓜,临走时,服务员提了一整个西瓜,“对不起,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,给您一个没开的。”注入更多人情味,前提就是要有人。马云说,员工第一客户第二,要对员工好,员工才会对你的客户好,员工才是阿里巴巴最好的产品。在星巴克,员工不叫员工,都叫伙伴。(未完待续)
下一篇:咖啡为什么有甜味 什么咖啡是甜的
相关阅读:
more